——2013年1月15日在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申涛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报告马尔康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是县十三届人民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全县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抢抓五大机遇,做好五篇文章”的基本工作思路和“一中心一枢纽三地”的战略定位以及“快速启动、高效推进、增量提质、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12年,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2.6%,同比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28亿元,同比增长11.8%;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2.42亿元,同比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9%,同比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5.42亿元,同比增长16%。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2012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预计达到1.005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8.31%,同比增加收入2544万元,增长33.87%;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从11.6:14.5:73.9调整为10.9 :13.8 :75.3。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2900元,同比增长15.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6650元,同比增长23.6%。
一、三次产业良性发展,产业基础得以夯实
农村经济提质增效。2012年,县人民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培育基地、壮大产业”的基本思路,立足各乡镇、村的区位和气候条件,以打造“十大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目标。2012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129亩、总产量9625吨。种植蔬菜11000亩、优质马铃薯10000亩、特色水果6000亩、豆类16398亩、青稞10102亩,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8.6%、101.7%、100%、102.5%、101%。各类牲畜存栏19.7万头(只),禽类4.28万只;各类牲畜出栏6.87万头(只),商品率达18%;肉类总产量达6705吨,同比增长3.29%;禽蛋产量达11吨,同比增长10%;牛奶产量9037吨;饲养阿坝蜜蜂4500箱,年产蜂蜜67.5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12年,共培育农民专合组织24个。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兑现粮食直补274.9万元,良种补贴26.747万元,农机补贴4.9万元,磷肥补贴6万元,草原生态补奖1425万元。劳务经济发展加快,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379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500万元。随着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幸福美丽家园建设等涉农项目的顺利实施,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12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5亿元,同比增长25%。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围绕打造全州最大“水电工业基地”目标,加快水电开发进程。积极协助双江口、金川、巴拉等大中型水电项目加紧开展可研、环评、移民等前期工作,影响双江口电站核准的环评问题得到有效突破。大力推进小水电开发建设,年克电站、剑北电站建设基本完工,预计2013年上半年正式投入生产;龙头滩、沙尔宗、龙尔甲、丛恩二级等电站正在加紧建设;草登等2个电站已核准;卓克基等2个电站已完成前期;盘龙河、大藏等6个电站正开展前期工作。2012年,水电项目共计完成投资7.8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31.2%,有效发挥了投资主力军的作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加强矿产加工企业的跟踪调研,及时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动态,围绕协调解决企业产品积压、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帮助企业搭建银企平台、申报争取各类扶持资金,促进企业提升质量和效益。大力扶持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雪松、雪源等企业实现产值27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0万元,增长22.7%。2012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9300万元,完成计划的119.2%,同比增长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600万元,同比增长4.9%。
商贸流通健康发展。依托州府所在地的区位优势,继续挖掘潜力、改善消费环境、拓展消费空间、提升消费档次。品牌专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商贸流通业健康快速发展,既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又保持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农贸集市等消费活跃,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市场增长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牧民定居商贸网点、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深入推进。商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卓克基商业街、嘉绒美食街建设顺利完成。
旅游发展加快推进。立足于打造“嘉绒圣地、长征驿站、避暑天堂”旅游品牌,抓住全州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契机,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了《卓克基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和重点节点控制性详规》并通过专家评审,全域景区标识标牌设计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审定。投资2748万元,实施了卓克基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卓克基会议旧址红色旅游景区游客中心、红军长征纪念馆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高度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将州府至红原机场快速通道、马尔康镇至大藏寺景区道路建设等事关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发行特色旅游宣传期刊、制作《马尔康县旅游手册》、建立旅游网络营销信息平台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的宣传,提高了我县对外知晓度,促进了全县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2012年,接待游客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6亿元,分别增长26.5%、32.6%。
财税金融业平稳运行。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科学理财,努力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 ,发展、稳定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金融部门进一步强化市场营销机制,认真实施“迅通工程”,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加大信贷的有效投放,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截至201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67.65亿元,比年初增长18.1%;投放各类贷款20.33亿元,比年初增长23.6%。
二、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的项目投入加大。三次产业完成投资5.67亿元、15.2亿元、4.13亿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22.68%、60.8%、16.52%。其中:民生项目完成投资8.74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5%;交通、能源、工业等项目完成投资9.9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0%;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完成投资3.9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16%;市政等项目完成投资2.3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9%。
资金保障切实增强。县人民政府创新思维,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努力破解建设资金瓶颈。一是千方百计争取上力。对确定的重大项目,赴省进京,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取得了良好成效。2012年,共争取到位国家和省项目建设资金3.06亿元。其中,州庆重点项目资金1.47亿元,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项目资金1.59亿元。二是千方百计巧借外力。对急需建设而又无明确资金来源的重点项目,拟定了资金筹措方案,通过州级财政超调资金的模式先行实施,共超调资金5000万元。三是千方百计激活内力。制定出台了《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管理办法》,组建了马尔康嘉绒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拍卖商品混凝土特许经营权2个,筹集建设资金3000万元;经营土地实现收益8386.08万元。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人民政府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紧密结合发展实际,紧紧把握投资方向,遴选重大项目136项,估算总投资455.51亿元。其中:2013年7月前竣工项目15个,总投资4.21亿元;竣工投产项目49个,总投资18.29亿元;开工建设项目31个,总投资18.39亿元;加快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52.43亿元;前期工作项目23个,总投资357.41亿元;州级建设项目14个,总投资4.78亿元。在项目推进中,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政府县长为组长的重大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形成了“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格局;制定出台了《马尔康县重大项目推进与考核奖励办法》、《马尔康县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围绕项目质量、安全和进度,倒排工期、落实专人、定期分析、强化督查,确保了全县重大项目有序推进。136个县级重大项目竣工39个、开工53个、开展前期工作44个。其中:15个2013年7月前竣工项目(州庆项目)完工1个,开工12个,待施工招标2个;49个竣工投产项目竣工38个、开工9个,开展前期工作2个;31个开工建设项目开工16个,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及设计工作15个;4个加快建设项目有序推进;23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开工3个,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20个。14个州级建设项目开工9个,开展项目前期工作5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4%,成为拉动投资、促进发展的重大亮点。
三、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点改革;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按照《阿坝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继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大力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了《农村小型基础设施试行“自建”的实施意见》;积极稳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顺利完成,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县人民政府以“招商促发展”为理念,认真实施《马尔康县招商引资促进年活动方案》,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方式,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为马尔康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紧紧抓住西博会、食博会、夏洽会等机遇,大力对外宣传马尔康县的风土人情、优势资源和发展前景,发放《马尔康招商指南》3000余份,择机推出旅游、农畜产品、中药材等22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成功与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约万亩酿酒基地及配套旅游酒庄项目,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2013年正式实施。2012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亿元,增长17.2%。
四、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高标准建设幸福美丽家园。整合投入资金1.18亿元,高标准完成了30个村的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其中,投入资金1507万元,完成“四改两建”2195户,安装太阳能1040户;投入资金7091.14万元,改造通村路135.53公里、村内道路85.1公里;投入资金1192.5万元,新建、改造村活动室15个、村卫生室4个,一批机耕道、小桥、电力管线、排污管网和公厕等设施顺利建成;投入资金524万元,调整农牧业结构;投入资金1540余万元,实施了3个幸福美丽家园精品村的打造。投入资金250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9处。
顺利完成易地搬迁。投入资金1278.9万元,完成了2008年—2010年易地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2880.8万元,完成了2011年—2012年792户大骨节异地搬迁农房建设;投入资金500万元,完成5个村的整村扶贫解困任务,改善了787名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改善基础条件。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对通乡道路病害路段和安保设施进行了全面治理;投资资金647万元,完成68个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334.5万元,完成了第二期廉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555万元,完成了县城后山地质灾害隐患生态防治工程;5000户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完工;俄尔雅新村建设顺利实施;建立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库,规划了10大类1067个项目,总投资5.7亿元。
五、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专项治理扎实开展。深入开展治理“五乱”、城乡风貌改造,“除陋习、树新风”、环境整治进机关等活动,“住改商”、“乱搭乱建”、“河道采砂”等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加强建设工地的规范管理,切实纠正“工地乱象”,采取措施对街面进行保洁降尘,最大限度减小了市政建设对城乡环境的影响,巩固了“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创建成果。
环保项目有序推进。加强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和基础建设,投入64万元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设备更新,投资800万元的医疗垃圾处理中心正在建设,投资2400万元的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工程即将启动。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机制,农村环境卫生基本实现“四无”目标。
生态建设富有成效。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进展顺利,6个乡镇顺利通过省级生态乡镇创建验收;投入资金1828万元的昌列山生态保护治理工程已完成50%,投入资金1659万元的嶂恰岭生态保护治理和植被恢复基础工程基本完工,投入资金1887万元的查北—查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已完成可研编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完成退耕还林地补植3.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9.97%。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加大,安全饮用水达标率100%;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环评率达100%。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扎实巩固“两基”成果,各项指标均保持“国检”标准。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29%、97.5%,三类残疾入学率达90%;投入资金3159万元,实施了8个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资金706万元,添置了教育教学装备,教学条件不断改善;“9+3”免费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校录取783人,“9+3”免费职业教育录取173人,分别比2011年增加69人、94人。教育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国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惠及4277人。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分别投资2050万元、1140万元的中藏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马尔康镇红十字博爱医院医技楼已竣工验收;投资395万元新建2个乡镇卫生院、9个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强化,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稳定在94%以上;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包虫病防治有序开展;医疗救护和义诊巡诊活动深入开展。
科技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科技项目有序实施,种植道地中药材种587亩;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积极开展,举办实用技术培训8场次,受训5300人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卓克基土司官寨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实施;体育健身设施开放利用率大幅度提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村村通”、“村村响”和农村电影“2131”工程扎实推进,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已正式启动,新闻宣传工作成效显著。
社会保障事业长足发展。全县就业局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82人,其中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扩面进展顺利,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4447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025人、3532人和1110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835人、600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1821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巩固和完善,参合率达96.4%;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累计保障16286人次,发放低保金2409.73万元;社会救助成效明显,发放医疗救助金330万元、救灾救济款9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率达到100%。
其它社会事业稳步发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不断深入,“三项制度”惠及1246人,兑现资金130余万元;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4‰。档案、地震、史志、妇女儿童等社会各项事业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不大,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不优;工业企业规模小,生产不稳定,水电支柱产业受环评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难以形成优势;项目资金来源渠道不广,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不均衡,民间投资不够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家投资项目的依赖性较强;物价居高不下,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较重。我们将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努力在今后工作的发展和改革中加以解决。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动向,抓住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坚定不移地围绕“抢抓五大机遇,做好五篇文章”的基本工作思路和建设“一中心一枢纽三地”的战略定位,克服困难和挑战,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项目建设,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达到20.66亿元,增长21.8%,力争达到21.42亿元,增长2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确保达到1.95亿元,增长5%,力争达到1.96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确保达到2.85亿元,增长18.9%,力争达到3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确保达到15.86亿元,增长24.6%,力争达到16.46亿元,增长29.3%;全部工业增加值确保达到1.03亿元,增长10.8%,力争达到1.04亿元,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达到26亿元,增长4%,力争达到28亿元,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达到6.45亿元,增长19%,力争达到6.67亿元,增长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确保达到8312元,增长25%,力争达到8360元,增长25.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确保达到25650元,增长12%,力争达到25880元,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保达到1.15亿元,增长15%,力争达到1.25亿元,增长25%;接待国内外游客83万人次,增长29.7%,力争达到86万人次,增长34.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确保达到7.66亿元,增长33%,力争达到7.834亿元,增长3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一、继续扩大投资,狠抓项目建设
投资仍是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狠抓投资、大抓项目,确保投资快速增长。一是全力落实“四个一批”项目计划。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加快建设一批、规划储备一批的“四个一批”项目工作思路,本着先急后缓、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遴选、推进项目。力争年内顺利竣工78个项目,总投资12.91亿元;开工建设34个项目,总投资59.39亿元;加快建设9个项目,总投资37.62亿元;积极推进23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对列入今开工计划的投资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完善开工要件,推动项目早开工、多开工、快建设、早见效。二是全力推进州庆项目建设。继续坚持“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联系项目、定期分析研究项目,对项目实行单项目标考核的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监督检查,严把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关,“倒排工期、落实专人、定期分析、强化措施”,加速项目推进,确保15个州庆项目于今年7月30日前全面竣工。三是切实做好项目储备动态管理。加强与国、省项目规划的衔接和对接,力争更多重大项目挤入国、省盘子,实现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序接替。四是加大项目建设资金筹集力度。准确把握国家资金投向,加强项目论证、包装、申报,努力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和方式,加大房产、土地、矿产资源的整合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强化基地建设,繁荣农村经济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013年,农业总产值确保达到2.85亿元,增长5%,力争达到2.88亿元,增长5.2%。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9620吨以上;各类牲畜存栏202483头(只),出栏69469头(只)。一是要进一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集中、连片、成规模的要求,加强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打造“十大农畜林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7671亩,紫色马铃薯基地260亩,特色水果基地450亩,青稞基地1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1个,种植高原道地中药材500亩。推进规模化养殖,建设年产肉类6958吨、奶9144吨的肉奶生产基地。发展藏香猪生态养殖100户,扩建年出栏1000头以上商品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3个。建立年出栏山鸡1万只以上的鸡场5个,优质肉兔生产基地1个。发挥阿坝蜂蜜地理标志产品的效应,申报阿坝中峰国家级保种场,新建“阿坝中蜂”扩繁点6个,培育带动养蜂示范户600户,饲养蜜蜂5000 群;抓好农牧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二是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抓好农村水利、交通、饮水、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投入资金550万元,实施11000人的安全饮水工程;投入资金1.6亿元,高标准实施48个村的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三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城镇将供水、供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向有条件的农村延伸;以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为重点,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三农”投入,落实好强农惠农的各项补贴政策;抓好劳务转移输出,帮助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依托优势资源,做强产业支撑
着力构建以水电能源为龙头,以农畜产品加工为辅,延伸锂、硅矿产业链条的工业发展体系,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一是重点突出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协助双江口电站尽快核准建设;加快脚木足河、茶堡河两条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协调做好项目核准、土地、林业、环评、输出通道等要素保障,有序推进水电开发进程;着力抓好龙头滩、石广东110KV输变电项目建设,协助脚木足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抓好巴拉、达维水电站施工用电送变电工程,积极协调争取省、州电力公司规划建设220KV变电站。二是有序抓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认真督促2户高载能企业实施淘能技改工作,降耗增产。积极引导现有矿产开采加工企业实施资源整合和下游产业项目的投资,延伸产业链条,减少资源消耗,减小环境破坏,实现企业效益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三是抓好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整合县内外牦牛、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资源,引导雪松、雪源等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树立精品意识、产业意识,开发系列产品,打好有机绿色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能力。
四、壮大服务经济,促进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经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水平和比重。一是加强物流区域合作。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支持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打造“嘉绒藏族、土司文化体验与避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总体目标,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倾力完成卓克基创4A景区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松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天街”开发,逐步构建“一核八点一环线”的全域旅游发展总布局,使之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构建商贸流通新格局。依托联结东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和全州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地域优势,积极发展特色餐饮业及社区、家政、养老、托幼等服务业。加强规划和引导,合理布置和培育卓克基商业街发展业态,进一步提升嘉绒美食街经营水平,启动建设俄尔雅建材物流中心。
五、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招商引资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确保医改收到实效;统筹实施涉农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农村房屋确权登记和小型基础设施试行“自建”的工作;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认真研究水电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补偿机制。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经济贸易洽谈活动,确保招商引资项目数量、协议金额和到位资金取得新突破;大力实施项目招商,加强项目策划、包装,着力抓好卓克基度假村、《尘埃落定》影视馆、松岗天街、俄尔雅建材物流中心、查米汽车4S店及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日瓦坝星级酒店和房地产开发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切实巩固招商引资成果,加大签约项目落地推进力度,健全外来投资促进、保护机制,切实维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已签约项目和意向合作项目早定板、早实施、早见效。
六、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一是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抓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级实施规划》的编制、申报和实施。投入资金400万元,组织实施好4个村的整村推进工程;努力争取3个乡、4个村共107户的异地扶贫项目落地实施。二是切实抓好农网建设。积极协调,搞好服务,实施好草登、龙尔甲35KV变电站建设和马尔康镇等3个乡镇、13个村的农网改造,切实提高群众生产生活用电质量。三是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努力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强化基金征缴,增强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好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和扶贫解困等工作。扎实抓好就业促进工程,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建筑施工、汽车和摩托车维修等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创业的成功率。四是稳定价格总体水平。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着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进一步加强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的监测,适时发布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合理引导消费;强化价格预警,针对可能出现价格异常波动的苗头性问题,研究制定应对措施;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审慎出台;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七、坚持统筹兼顾,发展各项事业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让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巩固“普九”成果。继续实施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大力推进民办公助的“一村一幼”农村学前教育,完成1个中心幼儿园、10个村级幼儿园建设。二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深入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加强县中藏医院(县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县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所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实施“一村一医”工程,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三是突出抓好文体事业。加大文化、广播电视和群众体育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壮大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四是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贯彻实施好利益导向“三项制度”,推进县级服务站建设,加强流动人口和偏远村寨的计生管理,认真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八、严格依法整治,优化发展环境
充分认识发展软环境对促进项目实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文明素质,全力支持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发展,为全县的经济建设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治安环境、服务环境。进一步巩固“住改商”整治成果,严厉禁止乱挖乱采,依法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扰工阻工等不良行为。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招商引资相关优惠政策,对外来企业生产所需的水、电、通讯,以及法律、用工、咨询等社会服务及时给予保障,竭力为企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各位代表,2013年是我县经济发展的攻坚年,维护稳定的关键年。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谋求新的发展,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紧扣主题主线,把握工作基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团结进取、务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